天长天气预报一周15,天长 天气预报
120
2024 / 07 / 29
1、清代设立于广州的经营对外贸易的专业商行。又称洋货行、洋行、外洋行、洋货十三行。康熙帝二十四年(1685)开放海禁后,清廷分别在广东、福建、浙江和江南四省设立海关。
2、如今的十三行位于广州市荔湾区十三行路,是广州的一个大型服装批发中心,虽然名字和性质已经变了,但是人们还是习惯称它为十三行。
3、广州十三行是封建专制制度的产物。清朝时期,在重农抑商的大背景下,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盛行,以及为了巩固政权,加强专制统治等各方面的原因。清政府推行了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对外贸易。
4、广州十三行于明代中期建立,具体时间可以追溯到1468年。以下是对广州十三行历史的详细描述:十三行是什么?十三行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商业组织之一,主要从事海上贸易和毛织品的生产、经营和流通。
1、法律分析:历史上广州十三行是清代设立于广州的经营对外贸易的专业商行,对中国的对外贸易有重要的影响。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
2、广州十三行是清代专做对外贸易的牙行,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又叫“洋行”或“洋货行”。明清时期,广州的对外贸易全属官营,而以牙行经纪这些事情,所以开设牙行的多半都能获厚利,赚大洋。
3、洋货十三行自始就是由封建官府势力“招商承充”扶植起来的﹐使其成为对外贸易的代理人﹐具有官商的社会身份﹐也是清代重要的商人资本集团。
4、如今的十三行位于广州市荔湾区十三行路,是广州的一个大型服装批发中心,虽然名字和性质已经变了,但是人们还是习惯称它为十三行。
1、清政府为了严格控制外国商人特别是英国商人企图“移市入浙”,打进中国丝茶产区,并且害怕“外夷桀骜”,无法驾驭,便于1757年封闭福建、浙江、江苏三大海关,只保留广东海关一口对外通商,全国的进出口贸易统由广州出入。
2、第一,日本学者根岸佶认为可能当时开通商埠的时候刚好有十三家洋行,因此称为“十三行”。这个解释虽然合理,不过又似乎太过于简单了。
3、广州十三行是清代专做对外贸易的牙行,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十三行的发展历程和广州的对外贸易密切相关,其鼎盛时期几乎垄断了广州对外贸易,成为天子南库,与亚洲、欧美主要国家都有直接的贸易关系。
4、所以,十三行的名字也就是这么得来,也说明了十三行在古时候是一个很重要的货物集中地。与商业有关。因为十三行是与商业挂钩的,在古代做商人有一样必不可少的东西,那就是:算盘。
5、位于珠江边十三行遗址区域内的“塔影楼”,是历史名人陈少白先生1919年在广州西堤联兴码头组办。五层高的楼宇向西北方向大幅度倾斜约30厘米,被称之为“广州比萨斜塔”。
代为转达清政府的命令和相关公文,或传递外商的意见和禀帖等;广州十三行从形成到消亡,一共历经了二百多年,在这两个多世纪以来,为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法律分析:历史上广州十三行是清代设立于广州的经营对外贸易的专业商行,对中国的对外贸易有重要的影响。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
清朝设立的广州十三行,是我国清朝时期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主要功能是进行对外贸易,与外国友人进行贸易往来。
广州十三行是清代专做对外贸易的牙行,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在一口通商时期,十三行的发展达到了巅峰,成为天子南库,与亚洲、欧美主要国家都有直接的贸易关系。
广州十三行,又称洋货行、洋行、外洋行、洋货十三行。康熙帝二十四年(1685)开放海禁后,清廷在广东设立,同时也在福建、浙江、江南三省也设立了洋行。
如今,十三行街是广州街头一条寂寞而拥挤的小巷。
广州十三行是清政府设立在广州口岸的特许经营进出口贸易的洋货行,是具有半官半商性质的外贸垄断组织。清康熙盛世,撤除明朝以来的禁海令,实行开海通商政策。
广州十三行是清代专做对外贸易的牙行,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在“一口通商”时期,“十三行”的发展达到了巅峰,成为“天子南库”,与亚洲、欧美主要国家都有直接的贸易关系。
清朝最著名的广州13行是当时广州的一些著名的商行总称,由广州的潘、伍、卢、叶等十三家商行组成的,他们富可敌国。
Guangzhou Shisanhang广州十三行 清代设立于广州的经营对外贸易的专业商行。又称洋 货行、洋行、外洋行、洋货十三行。康熙帝二十四年(1685)开放海禁后,清廷分别在广东、福 建、浙江和江南四省设立海关。
1、广州十三行,又称洋货行、洋行、外洋行、洋货十三行。康熙帝二十四年(1685)开放海禁后,清廷在广东设立,同时也在福建、浙江、江南三省也设立了洋行。
2、开海贸易之后,广州出现了由官府指定了专门从事对外贸易的组织——牙行,后称为洋行或十三行。“十三行”是清代广州从事对外贸易的洋行的统称。
3、清代设立于广州的经营对外贸易的专业商行。又称洋 货行、洋行、外洋行、洋货十三行。康熙帝二十四年(1685)开放海禁后,清廷分别在广东、福 建、浙江和江南四省设立海关。
4、鸦片战争前广州官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商行。也叫公行、洋行、洋货行、外洋行。
5、清政府设立海关和在广州成立“十三”行作为专营对外贸易的机构,这些都是历史的进步,但赋予民间商业机构的某些外交事务,则给行商造成了不应有的压力和困难,甚至受到不应有的惩罚。这无疑是不合时宜的。
6、清朝最著名的广州13行是当时广州的一些著名的商行总称,由广州的潘、伍、卢、叶等十三家商行组成的,他们富可敌国。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